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“占坑式辩护”,侵犯了谁?
bxrf的瓜
嗷嗷哭!三斤午夜痛哭,压力太大了!阿哲遭恶意举报,爆瓜内幕!
娱乐圈明星唱阿哲“事非人愿”,自爆和阿哲交情!@姗姗,阿哲首发新歌送前妻!二辰午夜陪播!
童锦程爆阿哲抖音年度!哦嫂猫猫抖音复出开播!北王示爱囧囧丸!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美国历史的基本脉络
李剑鸣
楞个想
2022-09-24
中国古人讲历史,有“年经事纬”的说法。时间好比经线,事件好比纬线,经纬交织就构成了历史的画面。我这里有一个美国历史大事年表,大家粗略浏览一下,留意年代和事件,先对美国历史的脉络有个大致的概念。1492年以前,可以说是美国历史的史前时期,主角是印第安人,今天叫“土著美利坚人”。但由于缺少文献记载,确切可知的事件不多,因此在我们的年表上,这个漫长的时期只能一笔带过。最近四五百年的线索要清楚得多,事件也具体得多。
历史还要通过分期来认识。也就是基于“年”与“事”的交际,把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。美国人讲美国史,通常都把它分成三大段。第一段是殖民地与革命时期。话虽然这样说,但起点通常不是殖民地的建立,而是包括印第安人抵达美洲以来的历史,只是在具体讲述的时候,往往把印第安人的历史当作殖民地建立的背景来处理。这个阶段大致结束于18世纪末期。第二段是19世纪。这是美国迅速发展的时期,我们后面要讲到美国的“崛起”,这主要是19世纪发生的事。第三段,以前叫“20世纪”,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,美国学者也“与时俱进”,把它改称为“1900年以来”。在殖民地与革命时期,重要的历史事件就不少;历史记载“愈近愈繁”,加上我们喜欢“厚今薄古”,19世纪的内容就更丰富了。至于1900年以来的很多事件,我们大家都很熟悉,特别是讲二战以后的美国史,难免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交叉。
蒙文通先生喜欢援引孟子的话说,“观水观其澜”,讲历史要看大变故。这话有一定的道理。历史有如滔滔江河,又长又宽,奔流不息,泥沙俱下,只有抓住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,也就是大河中的巨浪,才能弄清历史的基本走势。那么,我们从美国历史中可以找出哪些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呢?我们不妨以世纪为单位,从每个世纪选取一个或几个重要的事件。在17世纪,最重要的事件是詹姆斯敦的建立(1607年)。18世纪是美国革命(1765—1789)。19世纪则有三件大事:领土扩张与西部开发(1783—1890),内战与重建(1861—1877),工业革命与工业化的完成(1790—1890)。20世纪同样有三件大事:罗斯福新政(1929—1941),民权运动(1955—1969),冷战(1946—1990)。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。不同的人可能会选不同的事件,但有些事件是谁也绕不过去的。那么,我为什么要选取这些事件呢?下面依次讲一讲具体的根据。
(一)詹姆斯敦的建立
詹姆斯敦位于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河河口,是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定居点。前面讲到,美洲曾长期是印第安人的世界;1492年以后陆续有欧洲人来这里探查,捕鱼,建立移民定居点,启动了“两个世界”的接触和交汇。英国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起步较晚,先后建立过几个移民定居点,但都不成功。1607年建立的詹姆斯敦则一直存在下来,并且很快发展成弗吉尼亚殖民地。詹姆斯敦的建立,意味着从英国来北美的人不再是简单的“移民”(immigrants),而是变成了“定居者”(settlers)。定居者跟原先的探险家和捕鱼人非常不同,他们要在这里立足,谋生,置业,组成社会,繁衍后代,于是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跟原来的欧洲和美洲都不一样的文化。因此,詹姆斯敦标志着北美殖民化的开端,也就是北美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转折点。这以后,英国相继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。这十三个殖民地就是美国建国的“基地”,1776年后成了美国的原始十三州,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扩张,变成了今天的美国。
(二)美国革命
18世纪前半期,英属北美发展得很快、很顺利,到1760年前后,不仅拥有稳定而强劲的经济力量,而且在政治和文化上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。殖民地居民多数是英国人的后裔,但他们同大西洋另一边的英国人已经不一样了,获得了“美利坚人”的名称。也就是说,他们开始形成自治的意识,也开始具有自治的能力。一旦英国着手调整对殖民地的政策,想要强化管理和控制,同殖民地居民的愿望和感受背道而驰,他们就起来抵制,由于因缘际会,这种抵制慢慢演化成了造反,最终在1775年4月发展成武装对抗。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国革命,包括三个组成部分。一是独立战争。它跟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,也打了八年,以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而告终。不过,英国与其说是被美国人打败的,倒不如说是因为它受到法国、西班牙等欧洲势力的牵制,不得不“光荣撤退”。二是社会改造。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公布的《独立宣言》,不仅宣布了美国的独立,而且揭示了美国赖以立国的基本原则,即平等、自由和共和。独立战争搅动了整个社会,不同的群体行动起来,基于《独立宣言》所表述的原则,表达自己的诉求,推动社会的改革。旧的制度和习俗遭到摈弃,新的风习得以培育,奴隶制的合法性受到挑战,普通民众的声音受到重视,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。三是国家构建。自从战争爆发后,各州就开始摆脱英国的控制,建立独立的自治政府。各州纷纷制定宪法,确立了新型的共和政体。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,既是美国革命的尾声,也是它的高潮。制宪会议在费城举行,从5月开到9月。大家不一定清楚,费城这个城市处在两条大河之间,夏季天气潮湿和闷热。会议为了保密,还要防范蚊虫,于是只能闭门开会;制宪会议代表都是绅士,开会时要讲究衣着和仪表,在那个炎热季节关着门开会,可以说是“活受罪”。战争要流血,立宪则须流汗;制宪者不仅“劳心”,而且“劳力”。但他们的付出是有意义的,会议提出的宪法草案,在1787—1788年间得到了多数州的批准,美国革命所创立的新共和国,有了一个重要的“护身符”。在今天看来,美国革命的意义不仅是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,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种治理大型民族国家的新型体制,即联邦共和政体。用联邦制来治理现代民族国家,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;而在联邦制下采用共和原则,而不是君主制或贵族制,更是美国革命最大的成就,也是它留给今天的一份最重要的遗产。美国革命还有另一个创举,那就是美国人发现,一个国家其实是可以依靠一张纸来治理的,这张纸就是宪法。他们赋予宪法神圣的地位,使之成为国家体制和政治运行的最高规则。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。除此之外,美国革命还使美国人初步形成了国家认同。一个国家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,没有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是难以想象的。因此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,美国革命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。
(三)领土扩张与西部开发
美国独立的时候,它的领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四分之一,就是从大西洋沿岸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的一个狭长地域,而且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。这片领土是1783年《巴黎和约》中英国同意划给美国的。后来,美国利用各种机遇,采取多种手段,包括武力夺占、谈判、购买、策反、欺骗等等,逐渐获得了广袤的国土,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领土大国之一。其中有几次领土扩张,代价很低,但收获却大得出奇。1803年,杰斐逊总统只花了很少的钱,就从拿破仑手里买到很大一片地域,有214万平方公里,这就是著名的“路易斯安那购买”;1830年代,美国先策动得克萨斯从墨西哥独立,建立了“孤星共和国”,最后把它并进美国,使自己的版图又增加了101万平方公里;在美墨战争中,美国打败墨西哥,迫使它割让加利福尼亚等西南部大片土地,面积达到137万平方公里;还有一次,美国同英国谈判,把俄勒冈地区弄到了手,面积也有74万平方公里。获得领土固然重要,但如何治理和开发领土,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。当时美国可以采用多种办法来处理新获得的土地,比如说,可以按照传统的办法建立殖民地,还可以实行军事占领。但是,美国采取的办法是边开发边建州,使新获得的地区成为联邦完全平等的成员。在当时美国精英的心目中,夺取和开发西部,并不仅仅是取得土地,建立农场,开发矿产,修建铁路;更重要的是去传播文明,用白人的文化去征服蛮荒之地,以实现美国自由和民主的天命。当时有一幅很有名的画,题为《美国的进步》,生动地反映了美国人对西部开发的理解。画中一个飞翔在半空的白人女子,代表着一往无前的西方文明;她身后是已开发的土地,阳光灿烂,人烟阜盛;她的前方则是尚待开发的蛮荒之地,乌云翻滚,榛莽遍地;白人开发者源源不断地向前推进,印第安人则随同野兽一起被驱赶着向后退却。实际上,那些开发西部的普通人,无论是拓荒者还是淘金汉,也无论是牧民还是修路工,留下的大多是艰辛的故事。他们晓行夜宿,栉风沐雨,胼手胝足,艰苦创业,经常面对各种危险和考验。在西部开发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牛仔。我们都看过美国的西部电影,其中的牛仔大多侠肝义胆,豪勇好斗,枪法超群,看起来很浪漫,很潇洒。但实际生活中的牛仔远不是这样。他们的生活单调而危险,通常是单独行动,长期骑在马上,很多人变成了罗圈腿;他们远途驱赶牛群,有人掉到河里淹死,或者遇到暴风雪被冻死。可见,牛仔的经历并不是浪漫故事,而毋宁是苦难的痛史,它象征着西部开发的艰难。从更长远的历史进程看,西部开发的意义在于,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领土由此变成了有实际价值的土地,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国力,是美国“崛起”的重要依托。但我们不要忘记,西部开发中有两个最大的受害者,一是印第安人,二是自然环境。西部原本是许多印第安部落的家园,但随着白人的西进,他们遭到驱赶和拘禁,被迫生活在荒凉、贫瘠的保留地。另外,美国人在西部开发中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,粗枝大叶地对待环境和资源,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破坏。这方面的危害,到19世纪末就逐渐显露出来了。
(四)内战与重建
1861年,南方十一州宣布脱离联邦,并且炮轰联邦的萨姆特要塞,挑起了内战。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,也是深刻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变。关于内战的起因,史学界说法很多,争议很大。内战的爆发与奴隶制的存废有关,与联邦制的欠缺有关,也与美国人国家认同的薄弱有关。但我觉得有一点更值得关注。奴隶主是美国南方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人数虽少,但却控制着巨大的经济、军事、政治和文化资源,拥有惊人的综合能量,主导着南部社会的走向。可是,他们的权势和地位,却取决于占有和压榨黑人奴隶这种畸形的制度,一旦奴隶制不能生存,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也就会化为灰烟。因此,他们对奴隶制的存废抱有一种脆弱而偏执的警惕。最后,他们为了维护小集团的权势,不惜把国家和广大民众拖入战争,并使他们自己和许多南部人一道成为受害者。内战中最惨烈的一仗,发生在1863年的葛底斯堡,当时战场上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这场战役也因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而更加出名。到1865年,南部失去了战争的意志和能力,联邦赢得了胜利。在南部签署投降协议的地点,南北双方主帅握手致意,可谓是“渡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”。内战说到底也是“兄弟阋墙”,美国的领导人希望尽快弥合创伤,完成联邦的重建。重建的任务,一是要改造叛乱诸州,使它们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加入联邦;二是改善获得自由的黑人的经济境况,维护他们的政治权利。但许多南方白人并不这样看问题,他们受到失败的打击,长期对北方抱有很强的怨愤,对重建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抵制。重建的第一项任务大体上完成了,第二项任务则比想象的要艰巨得多。有人把内战说成是美国制度的失败。这种看法似乎有点片面。内战是一个很复杂的事件,它牵涉到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问题,给美国社会和文化打下了极深的烙印。首先,它废除了奴隶制,使全部黑人奴隶变成了美国公民,从“财产”变成了“人”。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果。美国人以自己的努力废除了奴隶制,割掉了自己社会肌体上的毒瘤,虽然代价高昂,但意义重大。其次,内战解决了美国的国家主权问题。美国革命中形成的国家主权,是一种分割和分享的主权,各州拥有很大的自主性。内战的部分起因就是州主权挑战联邦主权;内战的结果则是联邦主权战胜了州主权,特别是联邦政府对南方十一州实行了军事占领下的强制重建,这对州权主义是个很沉重的打击。随着重建的进展和结束,联邦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。再次,内战调动了美国经济和文化的活力,为战后经济和社会的突飞猛进打开了闸门。最后,内战中林肯政府实行的政策,具有多方面的意义,产生了长远的影响。《宅地法》解决了土地问题,加速了西部的开发,也造就了更多独立的农场主。《太平洋铁路法》掀起了铁路建设的新高潮,加速了交通运输的革命。《莫里尔土地赠与法》帮助建立了许多学校,推动了教育的发展。《解放宣言》更是一个革命性的文件,它宣布解放奴隶,升华了内战的性质,也改变了美国社会的结构。所有这些战时措施的后果,都不仅仅限于满足战争的需要,而是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美国的发展,特别是对19世纪后半期的工业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(五)工业革命与工业化的完成
如果我们用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工业革命,觉得它无非是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事情,那就太片面了。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都是全局性的。一般说来,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有“继发”的性质,也就是说,它是在英国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。在工业革命的启动阶段,塞缪尔·斯莱特是个标志性的人物。当年英国实行技术保护,不允许机器图纸等资料流出国境;斯莱特是个有才华的技工,他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,就把机器图纸默记在脑子里,化装成学徒前往美国,1790年在罗得岛建立了水力棉纺纱厂。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,实际上是技术变革和制造业飞跃性发展的过程。蒸汽动力逐步取代水力,机器制造也突破单纯的仿制,在技术和工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特别是惠特尼1798年发明了滑膛枪可替换部件的制造技术,为机床生产创造了条件,使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。后来,通用部件制造技术和机床制造业,成为美国工业的基本优势。在19世纪下半叶,美国工业化接近完成,生产领域又发生了新的变化,这就是“第二次工业革命”。内燃机和电动机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特别是电力的出现和普及,造就了重大的动力革命。同时,钢铁工业发展很快。大致在1890年前后,美国完成了工业化,进入了工业社会。这时,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工业产值超过农业,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制工业取代手工制作的工场,劳动密集型经济让位于资本密集型经济,小型的合伙人企业的时代过去了,大型股份公司成了经济的主导力量。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有了巨大的增长,1900年,美国人口7600万,国民总收入约为365亿美元,工业产值约占全世界总值的30%,成为全球头号工业大国。工业化重塑了美国社会,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。在前工业时代,人们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,现在生产变得高度专业化,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相互依赖了。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,城市成了繁华和贫困并存的场所,可以说是一个两极化的标本。另外,在以资本产品为主的生产型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,消费型经济也不断壮大,美国初步进入了消费社会。这意味着经济成果能够更全面、更迅速地转化为普通人的生活质量。顺应这股潮流,商品销售方式朝着便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转变,百货公司、邮购公司、连锁商店等遍及全国,以刺激消费为目的的广告业也迅速发展。同时,普通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,工时缩短,工资上涨,休闲时间增加。文学、艺术、体育等也朝着大众化方向转变,廉价小说、文艺期刊、各种演出活动,还有各种体育比赛,等等,都是在进入工业社会后才流行开来的。
(六)罗斯福新政
美国刚刚步入工业社会,就遇到了许多的麻烦。主要问题并不是来自于经济本身,而在于如何控制迅速增强的资本的力量,如何规范大公司的经济行为,如何看待财富和贫困,如何对待弱势群体,如何形成新的伦理和行为方式,以促成社会良性有序的发展。20世纪初的“进步主义改革”,所针对的大体上就是这些问题。但是,到了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,美国面临的问题就大不一样了。1929年股市崩盘以后,市场溃败,经济滑坡,工厂倒闭,民众失业,由此进入了“大萧条”时代。这时,美国在经济、社会乃至政治各个方面,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1933年就职的总统富兰克林·罗斯福,虽然半身不遂,但身残志坚,有毅力,有头脑,也有胸怀。他发表“炉边谈话”(Fireside Chats),鼓舞民众的信心;他网罗各色各样的人才和谋士,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,旨在化解危机,改善局面,帮助美国人走出困境。新政的举措可以用“3R”来表示,也就是“Relief”(救济)、“Recovery”(复兴)和“Reform”(改革),涉及救济贫困、复兴经济、建立新的制度、调整劳资关系、形成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。不过,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充分检验,另一件大事就发生了,那就是希特勒突袭波兰,欧洲爆发大战。英法等国急需大量物资,美国就充当了“欧洲的工厂”。这样,欧洲的战争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缘。但是,如果仅仅从经济着眼来看待新政,那就会导致很大的偏颇。新政的遗产也是全方位的,除了经济领域,还涉及政治制度、政治文化、社会观念、种族关系、劳资关系、女性地位等许多方面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,新政确立了一种新的传统,就是国家有责任、有义务为民众提供生活保障和社会安全。在过去的美国,国家并没有这个职能,特别是在美国的社会文化中,个人的成功与失败、幸福与不幸,纯粹是私人的事情,国家和社会不仅没有责任,而且也不应当干预。另外,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还长期存在一种强烈的反国家情绪(anti-statism),不信任国家,反对政府权力扩张,认为管得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,因为政治权力越强大,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就越受到威胁。这种把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对立起来的政治思维,一般称作“经典自由主义”。可是,新政调动国家的力量来振兴经济,促进国民福利,推动社会公正,维护公民权利,从而改变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,调和了权力与自由的关系,缓和了反国家的情绪。另一方面,新政还扩展和丰富了自由的内涵,在原来的个人自由、政治自由之外,突出了社会自由和经济自由的重要性。这种新的政治文化取向,通常叫做“新自由主义”或“新政式自由主义”。1941年,联邦政府大张旗鼓地纪念“权利法案”颁布一百五十周年,表明罗斯福自认是美国自由的忠诚卫士。总之,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全面而深刻的意义,开启了联邦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、全面协调社会发展的先河。
(七)民权运动
美国人口由众多的种族和族裔构成,但占主导地位的长期是西北欧移民和他们的后裔,少数种族和族裔,特别是黑人,长期遭受压迫、排斥和歧视。经过新政和二战的激励,美国社会的种族观念发生变化,平等和权利的诉求趋于强烈,黑人的政治意识愈益增强,于是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重要运动,就是民权运动。按照通常的说法,大规模的运动兴起于1955年,结束于1969年;但有的美国学者认为,这是“掐头去尾”的民权运动,实际上,民权运动开始的时间要早得多,民权运动的目标在1969年也远远没有实现。民权运动以争取种族平等和社会平等、保障黑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为主要目标;斗争方式多种多样,包括集体抵制、自由乘车、静坐示威、选民登记、立法游说等。其中南方的运动重在争取黑人的政治权利,北方的运动重在改善黑人的经济处境。民权运动的主导策略是合法斗争,或者叫做“非暴力直接行动”。但后来也出现了以暴抗暴、黑人权力、城市游击战等激进的主张。民权运动的直接目标,或者说核心的目标,在于为黑人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平等,但它的参与者不限于黑人,影响也不限于黑人问题,而是触及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。它引发了很多相关的抗议运动,比如反战运动、青年学生运动、新左派运动、红色权利运动,等等。民权运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,导致了制度性种族歧视的消除,改变了美国的种族关系格局,“多元文化主义”兴起,社会的包容性增强,政府更加关注底层民众的处境。更重要的是,民权运动促使美国人重新思考权利问题,权利清单越拉越长,权利的概念不断扩展,保障权利的机制得以完善。这个过程叫做“权利革命”,由此形成了新的跨种族、跨性别的权利体系,权利的范围涵盖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环境各个领域。美国人的选择空前增加,比如在婚姻和家庭方面,可以在同性恋、堕胎、丁克、离婚、单亲等方面做自由的选择。在民权运动以来,美国社会还形成了一种新的禁忌,叫做“政治正确性”:有一些东西不能碰,有一些话不能讲;在涉及种族和性别等问题时,不能有任何歧视性的语言和姿态。特别是公众人物,在这方面稍有不慎,就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。另外,民权运动还造就了一个历史性的人物,就是小马丁·路德·金。他是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,遇刺身亡又使他成为殉道者,于是,美国政府设立“小马丁·路德·金纪念日”,作为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象征。当然,巴拉克·奥巴马两度当选总统,也反映了民权运动的影响。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谈。
(八)冷战
我们前面一直在讲美国国内发生的大事,其实,要了解美国历史,还需要有一点国际视野。这不仅由于美国是在变动的国际环境中建立和发展的,而且也由于美国很早就具有国际取向,在世界经济、政治和文化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;特别是在二战以后,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,也是各种制度、价值和产品的主要输出国。二战结束的时候,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强国和最大的军事强国。1947年,美国生产了世界制造业产品的50%、石油的62%、钢铁的57%、汽车的80%;建立并主导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;拥有原子弹和强大的军事力量。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实力的增强,很自然会扩大它在自由、民主和宪政方面的经验的影响力。美国自认代表着世界历史的方向,也觉得具备了充当世界霸主的实力,于是率领以英、法、联邦德国为主要盟友的“自由世界”,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抗衡和较量。1946年2月凯南发出“长电报”,同年3月丘吉尔在密苏里富尔顿发表“铁幕”演说,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“杜鲁门主义”,1947年6月国务卿乔治·马歇尔倡导复兴欧洲的计划,1948年4月杜鲁门签署《经济合作法》,1948年苏联封锁柏林,1949年4月北约成立,1949年杜鲁门提出“第四点计划”,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冷战起源和初步展开的轨迹。在此后四十余年时间里,美苏争霸的格局支配了国际关系的走向。冷战后期出现了“美国衰落论”,主要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日本和西欧的挑战。但是,在冷战结束后,美国引领了“新经济”和“全球化”的潮流,并且变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,在世界舞台上制约美国的力量比以往许多时期都要弱小。于是,美国的外交政策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威胁:经过几百年战争和流血而形成的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,再次面临被轻易践踏的危险。冷战对美国战后的历史也具有全局性的影响。它推动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,促使美国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,不仅基于实体性的国家利益,而且考虑意识形态,用意识形态来区分敌友,组织阵营,处理国际事务与国内问题。这样就形成了某种冷战思维。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展开全面的竞争,美国在科学技术、教育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措施,促进了美国经济、科学技术、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。比如计算机技术、网络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,大学教育的改革,社会科学的兴盛,现代化理论的出台,都有冷战的背景。过去,研究冷战的学者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关注冷战的国际维度;近期美国出现了“新冷战史研究”,开始考察冷战对国内的影响,发现冷战不仅是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,也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。
【往期热文回顾】
民主党与共和党发展简史
丨
朱孝远:古代希腊人的英雄主义
丨
尼尔·弗格森:西方文明为何崛起?
丨
欧洲各个民族之间是咋划分的
丨
范勇鹏:基根《二战史》的片面与深刻
丨
法国穆斯林的历史与现状
丨
看不见硝烟的文化冷战与文化消解
丨
青年列宁的革命道路选择
丨
从历史深处看东欧剧变
丨
汤普逊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》:“为历史而历史”
丨
象征与转变:埃及神话人物与冥界漫游
丨
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——美国著名史学家欧内斯特·R.梅
丨
世界史的诞生: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
丨
钱乘旦: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历史局限及其影响
丨
全景文学代表作:《帝国轶闻》
丨
历史似是而非,魔幻似非而是——《修道院纪事》
丨
帝国的道义:“不平等条约”背后的真相
丨
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是玉米狂魔?
丨
罗念生:希腊精神
丨
丘吉尔《英语国家史略》——全景式的历史画卷
丨
中国人看美国
后台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
回复【0034】获取 《美国史》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